春宵自遣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宵自遣》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创作于会昌元年(841年),全诗共四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
    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
    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

  2. 诗歌翻译:在这片胜地,我能够远离尘世的纷争;身心悠闲时,便会忆起四季的美好。在傍晚时分,微风拂过竹林,月光洒在花朵之上。石子散落,仿佛泉水的声音更加明显,苔藓长满,任由小径倾斜。我悠然自得,靠着琴声和美酒,忘记了自己在山中的居所。

  3. 诗歌鉴赏: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描绘了诗人身处美景之中,能够忘却尘世纷扰的情景。颔联“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则通过描写傍晚的微风和深夜的明月,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颈联“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以石头的散落和苔藓的荒芜来暗示环境的荒凉或人迹罕至。尾联“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则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享受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春宵自遣》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更是李商隐表达内心世界、追求精神自由的艺术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来抒发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