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蜀桐》——唐代绝响
《蜀桐》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蜀桐的描写和琴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
首两句“蜀桐谁弄碧云?”直接点明了主题——蜀桐,一种高洁而悲凉的意象。梧桐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与凤凰相连,被渲染成一种出尘的高洁气质。诗人在开篇就营造了一种高山流水般的意境,使人仿佛看到了一棵挺拔的蜀桐矗立于山巅之上,碧叶如云,孤傲而清高。
“玉垒无风声更哀”,将蜀桐的生长环境描绘得更为生动,玉垒象征着坚硬和清高,而蜀桐的生长却伴随着风的无声,这种对比更突出了蜀桐的孤独和坚韧。
而后两句“终为调瑟供《坏陵》”转向现实,描述了蜀桐最终的命运——被斫而为琴,供人弹奏《坏陵》。这一转折不仅揭示了世事的无常,也暗含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蜀桐》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主题,其深婉精丽的风格和隐秘的旨意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抒发和对时世的评论。
《蜀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至今仍被传颂不衰。每当提及蜀桐,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高洁而又悲凉的形象,以及李商隐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