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岑参出塞之前,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 作者介绍:
-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诗词原文:
玉垒天晴望,诸峰尽觉低。故园江树北,斜日岭云西。
旷野看人小,长空共鸟齐。高山徒仰止,不得日攀跻。
诗词解析:
- 玉垒山:玉垒山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境内,因山上有玉垒寺而得名。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玉垒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闻名。山上的玉垒寺始建于唐代,是川西北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山上还有多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留下“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的诗句,赞美了玉垒山的壮丽景色。
- 诸峰低:这里的诸峰指的是玉垒山周围的众多山峰。当天气晴朗时,阳光照射在山峦之上,使得它们显得更加低矮。这种变化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仿佛所有的山峰都向着天空伸展开来,让人感到一种宏伟而又宁静的氛围。
- 故园江树北:故园指的是诗人的故乡,江树则是指江边的树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他站在玉垒山上远眺家乡,只见江边的树木矗立在北方,成为了诗人心中永远的牵挂。
- 斜日岭云西:斜日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景象,岭云则是指山上的云雾。这句诗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山脉和远处的云彩,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
- 旷野看人小:旷野指的是广阔的田野或原野,人小则形容人在旷野中的渺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旷野中仰望天空的渺小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这片广阔天地之间的孤独与无助。
- 长空共鸟齐:长空指的是天空,鸟齐则表示鸟儿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句诗描绘了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与诗人一起构成的画面,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
- 高山徒仰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高山象征着高远的目标或理想,徒表示徒然地、徒劳地。这句诗意味着虽然诗人已经站在了高处,但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只能仰望远方。
- 不得日攀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攀登高远目标时的无奈和无力。攀跻则表示攀登或上升的意思。这句诗意味着尽管诗人已经站在了高处,但却无法继续向上攀登,只能在这个高度上停留下来。
- 诗歌背景:
- 出塞前创作:这首诗作于岑参出塞之前,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当时,岑参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时期,他面临着离家远行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在离开家乡之前,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
- 艺术特色:
- 想象力丰富:岑参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例如,他将诸峰形容为低矮的山峰,将故园江树比作北望的家乡,将旷野中的人影比作渺小的人类。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意象生动:岑参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比如,他将斜日岭云西中的斜日形容为夕阳西下的景象,将岭云比作山上的云雾;他将旷野看人小中的旷野形容为广阔的田野或原野,人小则形容人在旷野中的渺小。这些意象不仅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味和风格,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不仅是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诗篇,也是一首饱含深情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这首诗也是岑参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值得深入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