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竹里过红桥,花间藉绿苗。
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
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作品体现了岑参对边塞风光的热爱与描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岑参(715年—770年),字宗文,南阳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官员,曾任嘉州刺史、安西四镇节度使高昌郡副都护等职。他的诗歌多写边塞风光,尤以表现戍边将士艰苦卓绝的生活和边地的壮美景色著称,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后人称“大岑”。
  1. 诗歌原文
    竹里过红桥,花间藉绿苗。
    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
    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2. 诗意解析

  • 竹里过红桥,花间藉绿苗:这句描述诗人从竹丛中穿过一座红色的桥,在繁花之间找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地。
  • 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诗人在清凉的池塘边醒来,告别了酒意,山色在风中轻轻拂过,带走了他旅途中的疲惫。
  • 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这里指的是美丽的女子们纷纷关上了装饰华丽的门楼,而远处的凫鸟飞翔在叶县的上空,增添了一份空灵之美。
  •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没有遇到心爱的女子,不知道她的下落,只能四处寻找,希望在远方听到她吹奏的箫声。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是一首充满边塞风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