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片何人画,尘侵粉色微。
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
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
咏郡斋壁画片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郡斋壁画片云》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片云,表达了他对故乡和朝廷的深切思念。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以及岑参本人的经历和成就,构成了理解其诗歌内涵的重要维度。
从创作背景来看,《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作于唐代,岑参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时期。当时岑参与杜甫等人一同受到封常清的邀请而赴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这种边塞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岑参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诗中提及的“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等意象,反映出了岑参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这也为他后来的边塞诗创作奠定了基础。
就艺术特色而言,岑参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他善于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创造出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壁画上的片云进行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能力,还巧妙地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其中。《咏郡斋壁画片云》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另一面,即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岑参的生平事迹也反映了他的诗歌风格。岑参自小生活在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后担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等职务。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边疆风情和文化,这些经历和体验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咏郡斋壁画片云》中,岑参通过对片云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故乡、对朝廷的深深怀念和期盼。
《咏郡斋壁画片云》不仅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与艺术交织的独特表达。通过对片云的细腻描写,诗人岑参将自己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理想生活的无尽向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得这首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