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夕旅泊古兴

独鹤唳江月,孤帆凌楚云。
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
忽思湘川老,欲访云中君。
骐驎息悲鸣,愁见豺虎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楚夕旅泊古兴》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宗卿,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军事教育。
  • 岑参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考中进士,后两次前往西北边塞任职,对当地的军旅生活、风土人情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1. 诗歌原文
    独鹤唳江月,孤帆凌楚云。
    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
    忽思湘川老,欲访云中君。
    骐驎息悲鸣,愁见豺虎群。

  2. 诗歌解析

  • “独鹤唳江月”描绘了一只鹤在江边仰望月亮的形象,展现了孤独与高洁之感。
  • “孤帆凌楚云”则通过“孤帆”和“楚云”两个意象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与遥远,也暗示着边塞将士们的孤独与坚韧。
  • “秋风冷萧瑟”,秋风的萧瑟之声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和有力。
  • “芦荻花纷纷”,描绘了秋天芦荻飘落的场景,给人一种萧瑟、凋零的感觉。
  • “忽思湘川老”中的“湘川”可能指的是湖南一带的地方,而“老”字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 “欲访云中君”中的“云中君”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化形象,代表了他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
  • “骐驎息悲鸣”中的“骐驎”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在这里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而“悲鸣”则传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悲哀。
  • “愁见豺虎群”中的“豺虎群”可能指的是一群凶猛的野兽,它们的存在增加了诗中的恐怖氛围。

《楚夕旅泊古兴》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意、富有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岑参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够感受到他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