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
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
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
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
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
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
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
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唐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岑参,字宗翰,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两次赴西北边塞任幕僚,唐肃宗至德年间回朝后,曾任右补阙、虢州长史、嘉州刺史等职。他的边塞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热烈,富有感染力。

  2. 诗句原文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
    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
    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
    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

  3. 诗句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岑参与友人鲜于庶子一同从梓州出发,经过成都、褒城到达利州的道途中所感受到的景象。诗中描绘了西蜀地区壮丽的山水景色,以及行走在崎岖山路上的感受。岑参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那充满挑战和美丽的旅途之中。

  4.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旅行为背景,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诗中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岑参边塞诗歌的特色。

  5. 艺术特色:岑参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边塞特色,其诗风豪放奔放,善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战争场景,以及对边疆生活的深情怀念。他的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动态感。

  6. 历史文化背景:岑参的诗歌反映了唐代边塞文化的特色,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边疆开发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许多诗人都曾涉足边塞,留下了大量反映边关生活的诗作。《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边塞文化,还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代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不仅是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和历史记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岑参与鲜于庶子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唐代边塞文化的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