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咏方广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方广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游览南岳方广寺时所作,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咏方广诗》以其优美的意象、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颂。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介绍:李白被誉为“诗仙”,其一生游历江湖,纵情诗酒。他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豪情壮志、描绘自然风光著称,而《咏方广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创作背景:方广寺建于公元503年,由南岳衡山得道高僧惠海主持兴建,取名“方广”,意寓“佛法十方广布”。李白在游览该寺庙时写下了这首诗,可见他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歌内容:全诗简洁明了,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方广寺幽静神秘的氛围。首句“圣寺闲栖睡眼醒”便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描绘出诗人在寺庙中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此时何处最幽清?”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对此刻环境的赞赏和内心的宁静。“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宁静祥和的场景,月光如水,风声如歌,令人心旷神怡。
《咏方广诗》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李白的艺术风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美好自然与和谐境界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