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寺夜怀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东林寺夜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晚年被流放夜郎后游历庐山时所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李白的流放经历:李白,被誉为“诗仙”,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非凡成就,但同时也伴随着多次的流放与挫折。他的流放始于他早年的政治失意,最终在他被朝廷赐金放还后再度入狱,并最终因政变牵连而被迫远行至边疆。
  • 庐山的游览: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著称于世。李白选择在这一时期游览庐山,一方面是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灵感。
  • 诗作的创作时间:该诗完成于李白晚年,此时他已经远离了政治的中心,更多地投身于文学创作和个人修行之中。这种心境的变化为诗作带来了更为深沉的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
  1. 作品形式与内容
  • 诗歌的形式: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这种格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较为常见,它规定了诗的字数、平仄和押韵的规则,使得诗歌更加严谨和谐。
  • 主题思想: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佛教概念的运用,李白试图超越个人命运的局限,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和安宁。
  • 情感表达:诗中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哲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情绪。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艺术手法:李白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偶、比喻和象征等,使整首诗富有音乐性和视觉冲击力。特别是通过对比流放前后的生活状态,增强了诗句的深意和层次感。
  • 文化价值:作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庐山东林寺夜怀》不仅展示了李白卓越的诗歌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 后世影响:该诗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它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不断的研究和传播,李白的这首诗继续影响着后世的读者,激发着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文化的深层次思考。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庐山东林寺夜怀》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庐山夜景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 语言魅力:诗中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体现了李白深厚的文采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每一句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既符合音律又富含哲理。
  • 思想深度: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李白深邃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询。他以超脱的姿态面对生活的起伏,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

《庐山东林寺夜怀》不仅展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考的素材。这首诗不仅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而值得品读和传颂,也因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而被广泛研究与赞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