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寓居偶题

涔涔病骨怯朝天,谷口归来取性眠。
峭壁削成开画障,急溪飞下咽繁弦。
不能尘土争闲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已熟前峰采芝径,更于何处养残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谷口寓居偶题》是唐代吴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吴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隐逸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下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文化背景:

  1. 诗歌原文
  • 涔涔病骨怯朝天,谷口归来取性眠。
  • 峭壁削成开画障,急溪飞下咽繁弦。
  • 不能尘土争闲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 已熟前峰采芝径,更于何处养残年。
  1. 诗歌译文
  • 生病的身体畏惧着早晨的天空,回到谷口后便放下尘世的烦恼。
  • 陡峭的崖壁宛如天然的屏障,急流的溪水声如同琴弦般急促。
  • 不愿与世俗的纷争争斗,暂且让精神回归自在的境界。
  • 已经熟悉了寻找前山采药的道路,又在何处才能安放这剩余的时光?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峭壁”、“急溪”等自然元素,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和谐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 隐逸生活的体现: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气息。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居所和日常生活,展现了隐士的清高和超脱。
  • 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中的“不能尘土争闲事,且放形神学散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看淡的态度,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高度重视。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诗中的意象如“峭壁”、“急溪”,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十分强烈。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不失深意,每一个字词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使得诗歌的内涵丰富而深远。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都显得真挚而感人。
  1. 诗歌的文化背景
  • 唐代的文化氛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对于自然景观有着极高的审美要求和深厚的情感依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吴融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
  • 隐逸文化的兴起:唐代时期,随着佛教思想的传入和道教的盛行,隐逸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超然和自由,吴融的这首诗也反映了这一社会思潮。

除了以上内容,以下是一些关于《谷口寓居偶题》的相关知识点:

  • 作者简介:吴融是晚唐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尽管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篇却流传至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诗作影响:吴融的这首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中借鉴了其中的某些元素和主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貌。
  • 文学价值: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谷口寓居偶题》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谷口寓居偶题》的深入分析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不仅是对吴融个人的了解,也是对中国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