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旆丛丛下剑门,还将瑞气入中原。
鳌头一荡山虽没,乌足重安日不昏。
晋客已知周礼在,秦人仍喜汉官存。
自怜闲坐渔矶石,万级云台落梦魂。
文德初闻车驾东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德初闻车驾东游》
吴融,唐代诗人,他的《文德初闻车驾东游》一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我无法回避的文学经典。这首诗作于唐代,是诗人在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动中所创作的。其内容主要描述的是皇帝出行的情景,通过描绘皇帝的车驾队伍以及随行人员的服饰、仪仗等细节,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景象。
诗的第一句“龙旆丛丛下剑门”,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的“龙旆”指的是皇帝的车驾,而“剑门”则是指四川的剑阁,一个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地方。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皇帝的车驾队伍浩大,而且透露出一种威严和神圣的气氛。
接下来的句子中,“还将瑞气入中原”让人不禁联想到帝王之气的渗透与传递。这种“瑞气”象征着吉祥和好运,而“入中原”则表明了其深远的影响力和统治范围。诗人在这里巧妙地使用了“还将”一词,既传达了皇帝的威仪无处不在,也暗示着其影响深入民间。
诗歌中间两联,“鳌头一荡山虽没,乌足重安日不昏”,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皇帝权威的支持和赞美。这里的“鳌头”指的是帝王的象征,而“山虽没”则暗喻皇帝的权威如同巍峨的山峰,即使看似消失,其影响力依然存在。
最后两句,“晋客已知周礼在,秦人仍喜汉官存”,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承和文化自信的认同。这里的“晋客”和“秦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周礼”和“汉官”则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朝代的文化传统。诗人通过对比古代的不同文化传统,表达了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自豪和敬仰。
吴融的这首《文德初闻车驾东游》,不仅是一次对皇帝出行场面的描写,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思。《文德初闻车驾东游》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辉煌与繁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