阌乡寓居十首小径

碍竹妨花一径幽,攀援可到玉峰头。
若教须作康庄好,更有高车驷马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阌乡寓居十首小径”是唐代著名诗人吴融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吴融(约860年—930年),字昭素,越州嵊县(今浙江绍兴)人,晚唐诗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末五代的动荡时期,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 创作风格:吴融擅长诗歌创作,其作品以议论见长,兼有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的特点。在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诗作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碍竹妨花一径幽,攀援可到玉峰头。若教须作康庄好,更有高车驷马忧。
  • 译文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被竹子和花朵遮蔽的小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一种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向往。然而,诗人同时也意识到如果必须要为官从政、实现仕途顺利的美好愿景,那么这种隐居的生活就会带来更大的忧虑和压力。这里的“康庄好”指的是通往仕途的成功之路,而“高车驷马忧”则形象地描述了官场生活的奢华与危险。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碍竹妨花”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小径的自然之美,同时“攀援可到玉峰头”又展现了诗人对高处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形成了一种由景入情的艺术效果。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他既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感慨。

吴融的《阌乡寓居十首·小径》不仅是一篇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和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