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浪分堤万树馀,为迎龙舸到江都。
君看靖节高眠处,只向衡门种五株。
隋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隋柳》是一首由明代女诗人端淑卿创作的诗,创作于明朝。此诗以隋炀帝杨广时期的江南运河为背景,通过描写炀帝堤边柳树的凋零与亡国的哀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十分独特。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开辟了八百里的江南河,凿通了两千里的通济渠,目的是为了到江都行宫去享乐。他种下的行宫柳,至今还绿阴覆盖着,形成了长达一千三百里的“大业年中春”。而炀帝堤边的柳,则随着时间的流逝,显得愈加萧条,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消逝。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独特。《隋柳》的语言简洁明了,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它通过对隋炀帝的龙舟而下和陶渊明的闲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讽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要忘了隋朝。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十分高超。它采用了借古抒今的手法,通过对隋炀帝的龙舟而下和陶渊明的闲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它也暗讽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要忘了隋朝。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
《隋柳》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通过对隋炀帝的堤边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切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