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到金陵登北固亭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是唐代李绅创作的七律诗,表达了诗人在金陵(今南京)登北固亭时的情感和志向

李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不仅在政治和文学上有所建树,还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却到金陵登北固亭》这首诗作于唐代,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苍凉以及作者的志向。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龙形江影隔云深,虎势山光入浪沈。
    潮蹙海风驱万里,日浮天堑洞千寻。
    众峰作限横空碧,一柱中维彻底金。
    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

  2. 诗歌内容解析

  • 描绘自然景观:诗中的“龙形江影”和“虎势山光”等意象,生动地描述了长江的蜿蜒和山脉的雄伟。这些自然景观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豪迈与坚定。
  • 表达个人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在“潮蹙海风驱万里”一句中,反映了诗人对远方未知的憧憬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还叱楫师看五两,莫令辜负济川心”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使命的执着和对理想的坚守。
  • 象征意义:诗中的“一柱中维彻底金”可能象征着亭中的某个构件,或者是诗人心目中的一种象征,它代表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
  • 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李绅因政治原因被贬谪,但在他的诗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

《却到金陵登北固亭》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作。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李绅个人情怀和时代精神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