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洛阳县壁

猾吏畏服,县妖破胆。
好录政声,闻于御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洛阳县壁》是唐代诗人李兼的一首四言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当地政风的肯定和赞赏。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题洛阳县壁》的作者李兼,字号不详(一作兼字子开),陇西人。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曾为校书郎,后来历任州司马、大州刺史等职。代宗大历十四年,他曾任鄂州刺史、当州防御使,德宗建中三年后,又升任鄂岳沔三州观察防御使,并参与了讨梁崇义、李希烈的行动。贞元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国子祭酒,但不久便罢免了官职。

  2. 诗歌原文:猾吏畏服,县妖破胆。好录政声,闻于御览。

  3. 诗歌内容解析

  • 猾吏畏服:这里的“猾吏”指的是奸巧之徒,他们通常善于钻营取巧,而“畏服”则意味着他们在严格的法律面前变得谨慎而顺服。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清廉公正的官吏的赞美。
  • 县妖破胆:这里的“县妖”指代地方上的奸邪之人,他们的邪恶行为让当地的百姓感到害怕。而“破胆”则形容了这些奸邪之人的嚣张气焰,使得百姓不敢轻易挑战。
  • 好录政声:这里的“好录政声”指的是那些喜欢记录政绩、上报朝廷的行为。这种行为体现了作者对于政治清明、官员勤勉的赞美。
  • 闻于御览:这里的“闻于御览”意味着这些政绩会被皇帝亲自阅览。这反映了作者认为好的政绩应该被皇帝所关注,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治理。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李兼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使得诗歌既有深度又易于理解。
  • 意象鲜明:通过对奸邪之徒和清廉官吏的描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对比,诗人成功地塑造出了鲜明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
  • 情感真挚:李兼作为一位正直的诗人,他的情感真挚而深刻,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1. 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
  • 反映时代风貌:李兼的《题洛阳县壁》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政治状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弘扬正义精神: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李兼对于正直与清廉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坚守正义和道德底线。

《题洛阳县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李兼个人才华的体现,更是唐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唐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