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祜

越水吴山任兴行,五湖云月挂高情。
不游都邑称平子,只向江东作步兵。
昔岁芳声到童稚,老来佳句遍公卿。
如君气力波澜地,留取阴何沈范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祜》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该诗表达了杜牧对好友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及对当时世风日下的感慨。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2. 诗歌解读

  • 百感中来不自由:诗人在登高望远时,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思绪,这些感情让他感到无法自由表达。
  • 角声孤起夕阳楼: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夕阳下,只有凄凉的角声响起,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 碧山终日思无尽:诗人对青山的思念似乎永无止境,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芳草何年恨即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芳草年年相似,但心中的怨恨却难以消减。
  • 睫在眼前长不见:通过视觉的错觉,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仿佛眼前所见之物都是虚幻的,无法触及真实。
  • 道非身外更何求:表明诗人已经超脱了世俗的追求,不再为名利所羁绊,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1. 历史背景
  • 杜牧与张祜的友谊深厚,二人曾在扬州等地交游,相互唱和。杜牧对张祜抱有深厚的友情,并曾因张祜而受到令狐楚的推荐。

杜牧的《寄张祜》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所展现的才华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