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隐者归罗浮

春山杳杳日迟迟,路入云峰白犬随。
两卷素书留贳酒,一柯樵斧坐看棋。
蓬莱道士飞霞履,清远仙人寄好诗。
自此尘寰音信断,山川风月永相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隐者归罗浮》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著名作品,表达了对隐者的深深怀念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送隐者归罗浮》的创作背景不详,据传此诗可能是作者在游历途中偶遇一位归隐山林的隐者,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这位隐者的敬意和不舍。
  2. 文学形式与内容:《送隐者归罗浮》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诗中描绘了一个春日山景,描述了隐者归隐后的恬淡生活,如留书饮酒、坐观棋局等,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诗中的“蓬莱道士飞霞履,清远仙人寄好诗”一句,更是将隐者的生活与仙境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敬仰之情。
  3. 艺术特色:《送隐者归罗浮》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上。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春天山景的描绘,传达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隐居生活的平静与世俗生活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隐者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道教文化元素,如“蓬莱道士飞霞履”,展现了隐者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送隐者归罗浮》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向往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