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紫泥飞诏下金銮,列象分明世仰观。
北省谏书藏旧草,南宫郎署握新兰。
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偏是此生栖息者,满衣零泪一时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大中年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祝福与不舍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群玉,字文山,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经裴休引荐,授弘文馆校书郎。他早年发奋读书,喜吟诗,善吹笙,工书法。他的诗笔妍丽,文采倾动一时。他的诗歌作品在《全唐诗》中有三卷辑入,共二百六十三首。
  1. 诗歌原文
  • 紫泥飞诏下金銮,列象分明世仰观。
  • 北省谏书藏旧草,南宫郎署握新兰。
  • 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 偏是此生栖息者,满衣零泪一时乾。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自然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 “紫泥飞诏下金銮”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皇帝诏书的到来,体现了朝廷的重视和荣誉。“列象分明世仰观”则描绘了朝廷官员们整齐的仪态,显示出朝廷的威严与和谐。
  • “北省谏书藏旧草,南宫郎署握新兰”两句,既表达了对友人过去贡献的认可,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
  • “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两句,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象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早晨的清新。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归来后所带来好运的期待。
  • “偏是此生栖息者,满衣零泪一时乾”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诗人以泪水洗刷衣裳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喜悦和对离别的痛苦。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它既是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友谊长存的期盼。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