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里寒香触思初,开缄忽见二琼琚。
一吟丽句风流极,没得弘文李校书。
酬魏三十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魏三十七》是唐朝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作者生平:李群玉(约809年-约863年),字文山,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与李白、杜甫并称为“李杜白”,被誉为“诗鬼”。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早年家境贫寒,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曾担任过多个官职。然而,他的仕途多舛,晚年因政治变故而辞官归隐。
诗歌原文:静里寒香触思初,开缄忽见二琼琚。一吟丽可风流极,没得弘文李校书。
诗歌鉴赏: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群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首句“静里寒香触思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寒香四溢,触动思绪的画面。第二句“开缄忽见二琼琚”则以“琼琚”喻指贵重之物,表达了诗人意外发现珍贵礼物的喜悦之情。第三句“一吟丽可风流极”进一步渲染了这份礼物的精美和珍贵,使得整个诗句充满了诗意与美感。尾句“没得弘文李校书”则是对友人的一种赞誉,既表达了对李校书才华的敬佩,也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李群玉与魏三十七的友谊,展示了唐代文人间的交往与赠别习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艺作品的珍视程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酬魏三十七》不仅是唐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的才情与情感,还能从中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