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华严寺

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
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
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
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幸华严寺》是唐代诗人李忱的著名诗作。以下是对《幸华严寺》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忱,字怡人,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他在位13年,被后人称赞为“小太宗”。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既有努力挽救国运的努力,也面临着无法逆转的历史趋势。
  2. 诗歌原文: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
  3. 诗歌赏析:李忱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华严寺美景的赞美。他写道:“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描绘了华严寺周围群山的壮丽景色和春天的清新气息。“帐殿出空登碧汉,遐川俯望色蓝笼”则形容了站在高处远眺所见之景。“林光入户低韶景,岭气通宵展霁风。”则是描写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最后一句“今日追游何所似,莫惭汉武赏汾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曾经努力保护国家和人民福祉的自豪感,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不应忘记历史上那些伟大帝王的贡献与智慧。

《幸华严寺》不仅展现了李忱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其政治理念与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