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
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
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
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盛唐时期,体现了孟浩然的诗歌创作风格及其深厚的人文情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生平颇具传奇色彩。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因才华显露,被玄宗召至长安,然而在太学期间未能成功中进士,遂返乡。晚年与王昌龄交好,并在襄阳有过短暂的交往。
  • 作品成就:孟浩然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与王维并称“王孟”。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
  1. 诗歌赏析
  • 首联解读:“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过去的怀念与对其未来前程的祝福。其中“荆府掾”指的是古代地方官署中的小吏或助理,而“柏台”则象征着朝廷的威严和权力。
  • 颔联分析:“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这两句描述了友人职务的变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名声扩散。”樊衍”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区域,意味着职位的提升。”芳声”则是指美好的声誉。
  • 颈联感悟:“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和感慨。“柴扉”是简陋的草屋门,暗示了诗人曾经简朴的生活状态。
  • 尾联情感:“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一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松菊”通常代表长寿和坚韧不拔的象征,“无时赏”意味着很少有机会欣赏这些美景。
  1. 主题探讨
  • 友情:诗中通过回忆昔日的交往和现在的分别,展现了深厚的友情。这种友谊跨越时间的考验,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政治变迁:诗中提到“移职自樊衍”,暗示了政治环境的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诗人通过对这一变化的描写,也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大潮中的无奈和适应。
  • 人生态度:通过“欲懒归”等词句,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作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精湛的诗歌技艺,也反映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貌和社会风情。
  •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孟浩然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唐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五言律诗,不仅展示了孟浩然卓越的文学才华,也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诗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友情、生活态度以及理想境界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