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门乐羊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山不是乐羊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秋战国门·乐羊》是唐朝诗人周昙的作品,通过简练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代名将乐羊的故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作原文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为惑主聪。
    盈箧谤书能寝默,中山不是乐羊功。

  2. 诗歌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乐羊的形象在诗中被赋予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忍受了儿子的肉羹以求国家的安定(“杯羹忍啜得非忠”),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同时,他在攻打中山国时,面对群臣的谏阻和非议,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判断(“盈箧谤书能寝默”)。
  • 主题思想表达:诗作通过乐羊的行为,传达了忠诚、智慧和勇气的主题,同时也批判了奸佞小人的蛊惑和误导。乐羊的成功并非仅仅是个人的功劳,而是得益于国家对他的重用和支持(“中山不是乐羊功”)。
  1. 文学背景
  • 诗歌形式:周昙的《春秋战国门·乐羊》被编入《全唐诗》,共212篇诗文,这种形式在中国文学史上较为罕见。
  • 历史背景:乐羊是战国初期的魏国相国翟璜的门客。魏文侯三十七年(公元前409年)乐羊之子乐舒杀死翟璜之子翟靖,逃往中山国。魏文侯派乐羊担任主帅出兵讨伐中山国。

《春秋战国门·乐羊》作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对乐羊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智慧和勇气的赞美,以及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