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
道从会解唯求静,时造玄微不趁新。
玉帛已知难挠思,云泉终是得闲身。
两衙向后长无事,门馆多逢请益人。
赠姚合郎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姚合郎中》是唐代著名诗人周贺创作的一首唐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其内容与风格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从文学角度来看,《赠姚合郎中》体现了周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追求。诗中“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表达了作者对官员职责的深刻认识,同时也透露出他超然物外的情怀。他的这种心态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周贺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从历史角度看,周贺的生活经历及其与姚合的交往,也为了解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周贺虽然曾出家为僧,后回归尘世,但这一生活转变并未影响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而姚合作为当时的官员,对他的赏识和邀请,不仅是对其才华的认可,也体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推崇。这种文人间的互动,不仅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发展,也加深了人们对唐代文人群体的认识。
从文化传承角度分析,《赠姚合郎中》作为唐代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风貌,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及文人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赠姚合郎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唐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赠姚合郎中》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唐诗杰作,也是唐代文化与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唐代文化、文学以及唐代社会生活的人来说,这首作品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