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羁旅

听乐别离中,声声入幽肠。
晓泪滴楚瑟,夜魄绕吴乡。
几回羁旅情,梦觉残烛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羁旅》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体现了他在应试不第后羁旅长安的失意与困顿,同时也抒发了对世态炎凉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之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示了孟郊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深邃内涵。以下是对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他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他的诗歌创作以五言古诗为主,尤擅长短篇古体诗。孟郊的诗作以其简练、质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诗歌原文:听乐别离中,声声入幽肠。晓泪滴楚瑟,夜魄绕吴乡。几回羁旅情,梦觉残烛光。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孟郊对个人困境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诗中的“晓泪”与“夜魄”相映成趣,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孤独与寂寞的感受。末四句的笔锋一转,不仅描绘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希望,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主题深挖:《长安羁旅》不仅仅是一首反映个人失意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下正直人士的生存状态。孟郊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冷漠,表达了对正义和真理的坚持。
  5. 艺术成就:孟郊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后世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6. 文化影响:孟郊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之一。

孟郊的《长安羁旅行》,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更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展现了深厚的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