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
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
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
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圭。
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
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
唯当清宵梦,仿佛愿攀跻。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
介绍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孟郊:孟郊,字东野,生于751年,卒于814年,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其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作品原文及翻译:《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的原文如下:“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珪。” 其中“山中琉璃境”,指的是山中清澈如镜的景象;“物外琅琊溪”则形容远离尘嚣,置身山水之间的乐趣。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游山水时的愉悦心情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赏析:孟郊的诗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幽远的自然世界中。同时,“绿烟含青蜺”等意象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使其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孟郊的《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展现了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盛唐诗歌的豪迈气概,又不失细腻婉约之美。其次,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层次丰富且富有深度。最后,诗人还非常注重音律和谐,使诗歌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孟郊的《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不仅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佳作。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不仅是唐代诗歌的珍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