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
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
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
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
同昼上人送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昼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寻兄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通过描写孟郊送行郭秀才的情景来表达对友情和亲情的思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早年隐居于河南嵩山,后两次科举均未成功,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孟郊的文学成就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创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凝练,感情深沉,尤其擅长五言古诗,被誉为“诗囚”。尽管生活坎坷,孟郊却以坚韧的意志和高超的文学造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原文: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
诗歌鉴赏:孟郊的《同昼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寻兄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首联“地上春色生,眼前诗彩明”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春色与诗歌的色彩相互映衬,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别离之情。“手携片宝月,言是高僧名”则巧妙地将送行之人比作明月,象征着光明与指引,同时点出了对方的身份——一位高僧。接下来的两句“溪转万曲心,水流千里声”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流水声似乎也带着无尽的思绪和期盼。最后一句“飞鸣向谁去,江鸿弟与兄”则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牵挂。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期许。
孟郊的《同昼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寻兄弟》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更是孟郊文学才华的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