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谒智远禅师

吾师当几祖,说法云无空。
禅心三界外,宴坐天地中。
院静鬼神去,身与草木同。
因知护王国,满钵盛毒龙。
抖擞尘埃衣,谒师见真宗。
何必千万劫,瞬息去樊笼。
盛夏火为日,一堂十月风。
不得为弟子,名姓挂儒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谒智远禅师》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所创作的一首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智远禅师高深的禅法的尊崇,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矛盾的心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夏日谒智远禅师》的创作背景与诗人孟郊拜谒智远禅师的经历有关。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智远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 文学价值: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说,以及禅院中清静无为的境界。诗中所描绘的夏日景象与禅师的高深禅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3. 艺术手法: 《夏日谒智远禅师》在表达方式上,巧妙地将个人心境与自然景象结合,通过物境的对比来突出内心的变化。诗人将自己置于夏日炎热的环境中,却能体会到禅院中的清凉,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歌的主题,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心灵上的解脱感。

《夏日谒智远禅师》作为一首表现佛教禅宗思想与修行者心路历程的作品,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体现,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让读者领略到唐代文人对宗教哲学的思考,也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