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房十五次卿少府

日高方得起,独赏些些春。
可惜宛转莺,好音与佗人。
昔年此气味,还走曲江滨。
逢着韩退之,结交方殷勤。
蜀客骨目高,聪辩剑戟新。
如何昨日欢,今日见无因。
英奇一谢世,视听一为尘。
谁言老泪短,泪短沾衣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七绝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孟郊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1. 诗歌原文
    日高方得起,独赏些些春。
    可惜宛转莺,好音与他人。
    昔年此气味,还走曲江滨。
    逢著韩退之,结交方殷勤。
    蜀客骨目高,聪辩剑戟新。
    如何昨日欢,今日见无因。
    英奇一谢世,视听一为尘。
    谁言老泪短,泪短沾衣巾。

  2. 诗意解析

  • 吊唁友人:通过诗中“吊”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房千里的深切怀念之情。
  • 自然意象:诗中多次提到“春”、“莺”等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朋友的哀思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人生感慨:诗人通过对过去友谊的美好回忆与当前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1. 创作背景
  •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创作于唐代,孟郊在仕途不顺的背景下,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怀念。该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孟郊失意或遭遇重大变故后所作。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不仅是孟郊诗歌创作的一个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深刻表达了他对友情、生命以及自然美的感悟和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