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幕府夜宴惜花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
莫愁红艳风前散,自有青蛾镜里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幕府夜宴惜花》是唐代诗人武元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夜晚宴会上的场景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唐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该诗更全面的了解:

  1. 作者介绍
  • 武元衡,字伯苍,唐代河南缑氏人,祖籍并州文水。武平一孙,曾祖武载德为武则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进士,历任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等职,后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任期间,他积极推行改革,削藩政策也得到了实施,但最终因政敌李师道的暗杀而身亡。武元衡以诗歌见长,他的《临淮诗集》收录了他的许多作品,其中不乏佳作。
  1. 诗歌原文及其注释
  • 原文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
    莫愁红艳风前散,自有青蛾镜里人。
  • 译文
    繁花似锦的月色之下,芳草如茵,花瓣随风飘落。朝云与暮雨交织,锦城春意盎然。无需担心这些艳丽的色彩会在风前消散,因为有那一双明亮的眼睛,定能看到其中的美。
  1. 诗意解析
  • 诗中通过“芳草落花明月榭”这一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同时,“朝云暮雨锦城春”则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多姿多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莫愁红艳风前散,自有青蛾镜里人”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永恒不灭的赞美。这里的“青蛾镜里人”可能指的是镜子中的自己或他人,寓意着美丽的东西即使短暂也值得珍惜。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夜晚宴会上的即兴之作,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一面。此外,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淡淡忧伤,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视。
  1. 文学价值
  • 作为唐代的代表作品之一,《同幕府夜宴惜花》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观念,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1. 历史影响
  • 尽管《同幕府夜宴惜花》的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它无疑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被广泛传颂。它不仅被视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1. 文化意义
  • 从文化角度来看,《同幕府夜宴惜花》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他们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的反映。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同幕府夜宴惜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主题思想,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