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贾岛,时任普州司仓》是唐代诗人姚合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歌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官场的复杂与人物命运的悲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姚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与官员。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曾历任武功主簿、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荆州、杭州二州刺史等职。他曾游历四方,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等文人雅士交好。晚年担任秘书监,著有《新唐书·艺文志》及多种诗集。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被称为“姚、贾”,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作原文:
长沙事可悲,普掾罪谁知?
千载人空尽,一家冤不移。
吟寒应齿落,才峭自名垂。
地远山重叠,难传相忆词。
诗句解析:
- “长沙事可悲”:这里的“长沙”可能代指某个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表达了某种哀伤或惋惜的情感。
- “普掾罪谁知”:普掾指的是普州的官吏,此处表达的是对于普州官吏罪行的无知或无法了解其真相的无奈。
- “千载人空尽”:暗示着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那些曾经的人已经消失殆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哀叹。
- “一家冤不移”: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一个特定的家族或者群体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冤屈却难以被改变的情况。
- “吟寒应齿落”: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吟诵诗句时,牙齿因寒冷而脱落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苦,也反映了他内心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 “才峭自名垂”:表达了诗人才华横溢且声名远扬的自豪感。
- “地远山重叠”:形容地势高峻,山峰层叠,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同时也可能是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远离尘世的清高。
- “难传相忆词”:意味着这些情感和记忆难以被其他人所理解和共鸣,只能通过文字来传达。
- 艺术特点:
- 精炼的语言:整首诗用词简练,语言朴实无华,但字字珠玑,富有力度。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情感色彩。这种精炼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凝练、有力,能够直击人心。
- 意象的运用:诗中大量运用了自然意象,如“长沙”、“普掾”、“千载人空尽”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这些意象融入诗句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韵律的和谐:这首诗的韵律非常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种韵律的和谐使得诗歌更加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
- 历史背景:
- 《寄贾岛,时任普州司仓》创作于唐代,这是一个诗歌兴盛的时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许多诗人在这个时期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某些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感慨和思考。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感慨。通过对长沙事件的描写以及对普州官吏罪行的揭示,诗人表达了对不公平现象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呼唤。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叹,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这种主题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现实,勇于揭露和追求正义,同时也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时任普州司仓》不仅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和诗人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