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师何在,师禅白石中。
无情云可比,不食鸟难同。
屦下苍苔雪,龛前瀑布风。
相寻未有计,只是礼虚空。
寄白石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白石师》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读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诗中的“白石师”指的是一位隐士,他生活在一个名为“白石谷”的地方。这个地名在诗中被反复提及,可能是为了强调其清幽、脱俗的环境。这种描述不仅让人联想到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首两句“白石师何在,师禅白石中。”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追寻和渴望。这里的“禅白石中”可能暗示了隐者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在自然界中找到的精神寄托。这种追求表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无情云可比,不食鸟难同。”进一步描绘了隐者的超然物外。这里的“无情云可比”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情感状态,而“不食鸟难同”则可能意味着这位隐者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甚至难以为常人所理解。这种表达方式增添了诗句的深度和哲理性。
诗的后两句“屦下苍苔雪,龛前瀑布风。”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隐者居住环境的清新和宁静。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喜爱和向往。
最后一句“相寻未有计,只是礼虚空。”则表达了对这位隐者的敬仰和无法接近的无奈。这里的“礼虚空”可能意味着对隐者的尊重超出了实际接触的可能,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寄白石师》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也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