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绍明

西方清净路,此路出何门。
见说师知处,从来佛不言。
今生多病恼,自晓至黄昏。
唯寐方无事,那堪梦亦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僧绍明》是唐代诗人姚合所作

姚合,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五律、七律见长,尤善写景,与马戴、费冠卿等诗人有过不少交流与创作。他的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悟,其中《赠僧绍明》就是一首表现个人境遇和对佛理理解的诗作。

姚合在《赠僧绍明》中通过“西方清净路”这样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理想境界。诗中提到“此路出何门”,暗示了通往这种清净之路的途径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需要领悟与实践。诗中的“师知处”和“佛不言”反映了姚合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及其对禅宗哲学的态度。他并不寻求直接的言语指导,而是强调内心的体验与修行。

诗中的“今生多病恼,自晓至黄昏”展现了诗人因疾病而感到烦恼和苦闷的生活状态。而“唯寐方无事,那堪梦亦喧”则揭示了即便在梦中,也无法完全摆脱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欲望。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佛理的理解和修行的体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姚合通过这首诗传递了一种对生命、对宇宙的深层次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其作为诗人的独特艺术魅力。

《赠僧绍明》不仅是姚合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他们对佛理的深刻洞察,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