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开成化,愔愔雅乐全。
千官方就日,四海忽无天。
尧舜非传子,殷周但卜年。
圣功青史外,刊石在陵前。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之一,是一首描绘帝王去世场景的挽诗。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垂拱开成化,愔愔雅乐全。
译文:垂拱年开启盛世,安宁祥和的雅乐遍布天下。
- 千官方就日,四海忽无天。
译文:千官齐集庆贺,四海之内突然失去了天空。
- 尧舜非传子,殷周但卜年。
译文:尧舜并非传位于子,殷周仅以占卜决定年岁。
- 圣功青史外,刊石在陵前。
译文:圣明之功超越历史记载,碑文刻石立于陵墓之前。
- 代以无为理,车书万国同。
译文:后世遵循无为之道治理国家,使车书万国和谐共处。
- 继兄还付弟,授圣悉推公。
译文:兄长去世后将权力交给弟弟,贤能之人皆被推举为公。
- 云雾疑无日,笳箫别起风。
译文:云雾消散似无日月,笳箫之声吹散阴霾带来清风。
- 金茎难复见,寒露落空中。
译文:珍贵的玉柱难以再见,寒露洒落空中如泪滴。
- 龙归攀不得,髯在侍臣边。
译文:龙归天际,攀望徒劳,髯须尚留侍臣身旁。
- 诗歌赏析:
-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宗皇帝的去世,从国家大事到个人情感,都有所涉及,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
- 诗中的“垂拱开成化,愔愔雅乐全”表达了对文宗皇帝逝世时国家稳定、社会安宁景象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政治清明的理想状态。
- “继兄还付弟,授圣悉推公”则展现了一种理想的政治传承方式,即由贤能者继任,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姚合(约779—约855),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宰相姚崇曾孙。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武功县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历中,任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任荆州、杭州二州刺史,官终秘书少监。
- 与贾岛友好,且诗风颇近,时称“姚贾”。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致,较社会内容。擅长五律,刻意求工。
-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以其严谨的结构、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 诗中通过对文宗皇帝去世的场景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悼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整体情绪。
- 文化价值与影响:
-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它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文化素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化精神。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挽诗,它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唐代文人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