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肠虽满少欢情,身在云州望帝城。
巡次合当谁改令,先须为我打还京。
云中饮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中饮席》是施肩吾创作的一首唐代诗歌。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而且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施肩吾(780年—约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朝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多写景抒情,语言精炼,感情细腻,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他的诗作以风格清新、意境高远而著称,对后世尤其是晚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原文及注释:《云中饮席·酒肠虽满少欢情》(《云州饮席》全诗),原文如下:
酒肠虽满少欢情,身在云州望帝城。
巡次合当谁改令,先须为我打还京。作品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边地之人,尽管酒量颇丰,但内心的欢乐却难以言表,只能遥望着帝都的景象来寻求慰藉。诗中的主人公似乎在表达一种无奈与期待交织的心情。他渴望改变当前的困境,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或是京城,那里可能有他需要的东西或是可以让他感到快乐的人或事。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个人的处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如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写作背景:关于《云中饮席》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但考虑到施肩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他可能经历了一些特殊的人生际遇,这些经历促使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抒发,也可能反映了唐代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其心理状态。
施肩吾的《云中饮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以及文人墨客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