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
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
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
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
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
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
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
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
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
与张补阙王炼师自徐方清路同舟南下于台头寺留别赵员外裴补阙同赋杂题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李嘉祐的诗。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离别和重逢的深切情感。
李嘉祐(760年-820年),字延庆,唐代诗人。他出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七月十五日(公元760年9月4日),卒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820年2月23日)。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李嘉祐在与张补阙王炼师一起从徐地出发,乘坐船只南下到达台头寺时,为赵员外和裴补阙分别作的赠别诗。诗中通过描述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清路”寓意人生的旅程,“台头寺”寓意人生的驿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