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长史

汝颍俱宿好,往来托层峦。
终日何寂寞,绕篱生蕙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王长史》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758年左右,正值唐王朝经历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唐代著名文人王维友善。在诗作中,祖咏表达了他对王维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

  2. 作品原文

    君到长安日,我生洛下时。

    不忍别华省,含泪望京期。

    自怜栖滞地,空见岁时移。

    风尘荏苒际,飘泊亦何为。

    昔辞三辅苦,今向九重归。

    故人若不尽,余亦入荆扉。

    此意有谁知,朔风吹飞丝。

    寄声东门柳,春色正依依。

  3. 整体翻译与注释: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人的出生和成长时间,表达了作者对王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同时,祖咏对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并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生活的无奈感。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忧虑,展现了一个乱世中的诗人的内心世界。

  4. 创作背景与背景分析:在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祖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朋友深切的情感以及对动荡时代的感慨。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未来的期待。

  5. 名家点评与轶事典故:对于祖咏的这首《寄王长史》,后世有很多名家的点评。一些文学评论家认为,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此外,还有轶事说祖咏在写给王维的信中提到“寄声东门柳,春色正依依”,这句诗后来成为了表达思念之情的成语,被广泛使用于文学作品中。

  6. 作品赏析与鉴赏建议:通过对《寄王长史》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祖咏的诗歌风格及其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在鉴赏时,可以从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可以关注祖咏的其他作品和生平事迹,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寄王长史》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了解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祖咏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