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忆卢嵩

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
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
炎月得凉夜,芳樽谁与斟。
故人南北居,累月间徽音。
人生无闲日,欢会当在今。
反侧候天旦,层城苦沈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忆卢嵩》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人生短暂,应及时欢聚的主题。下面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往往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唐代晚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创作动机:韦应物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欢乐时光的珍惜。
  1. 作品原文
  • 诗句一:“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描述了傍晚时分,诗人推开窗子,让清风驱散心中的烦闷。
  • 诗句二:“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表达了诗人对湘南地区细雨的向往,雨滴在静谧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新洒脱。
  • 诗句三:“炎月得凉夜,芳樽谁与斟。”描绘了一个炎热夜晚,人们围坐在凉爽的庭院里,共享美酒的温馨场景。
  • 诗句四:“故人南北居,累月间徽音。”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挂念,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彼此的声音如同徽音一样清晰可闻。
  • 诗句五:“人生无闲日,欢会当在今。”意味着人生短暂,应当把握当下,及时享受相聚的快乐。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夏夜忆卢嵩》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夏日夜晚。
  • 主题思想: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还揭示了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道理。它提醒人们在有限的人生中要珍惜与亲朋团聚的时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 情感表达:韦应物以其深情的笔触,将内心的思念、孤独、快乐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巧妙地融入了诗歌之中,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理意味。
  1. 写作技巧
  • 意象选择:诗人在作品中精心挑选了“湘雨”、“幽林”、“凉夜”、“芳樽”等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氛围感。
  • 语言风格:韦应物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他的诗句既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情感渲染: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影响评价
  • 文学地位: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韦应物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历史影响:《夏夜忆卢嵩》自问世以来,一直流传甚广,成为了研究唐代诗人韦应物及其诗歌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它的传播也使得这首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夏夜忆卢嵩》是一首集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也传达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是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的重要窗口,也是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