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见故人,一来过故宅。
物变知景暄,心伤觉时寂。
池荒野筠合,庭绿幽草积。
风散花意谢,鸟还山光夕。
宿昔方同赏,讵知今念昔。
缄室在东厢,遗器不忍觌。
柔翰全分意,芳巾尚染泽。
残工委筐箧,馀素经刀尺。
收此还我家,将还复愁惕。
永绝携手欢,空存旧行迹。
冥冥独无语,杳杳将何适。
唯思今古同,时缓伤与戚。
过昭国里故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昭国里故第》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当下的孤独感受,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远的感慨。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以“过”为题,意味着诗人在经过一个地方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心境。诗中“不复见故人,一来过故宅”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时光和故人的深切怀念。这种怀念之情,不仅仅停留在记忆之中,更是一种无法抹去的现实体验。
从语言艺术上来看,韦应物的诗作常常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过昭国里故第》也不例外,其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刻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例如,“物变知景暄,心伤觉时寂”、“池荒野筠合,庭绿幽草积”等句子,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感受。
诗歌中的意象也极具特色。如“缄室在东厢,遗器不忍觌”中的“缄室”,象征着诗人心中的一种封闭与隔绝;“残工委筐箧,馀素经刀尺”则描绘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的不舍与缅怀。
《过昭国里故第》不仅是对一个地点的简单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寄托。韦应物通过这首诗,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融入字里行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超越时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