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绝尘侣,孱钝得自怡。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
长廊独看雨,众药发幽姿。
今夕已云罢,明晨复如斯。
何事能为累,宠辱岂要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栖息绝尘侣,孱钝得自怡。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
长廊独看雨,众药发幽姿。
今夕已云罢,明晨复如斯。
何事能为累,宠辱岂要辞。
**《郡内闲居》是一首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其原文如下:
栖息绝尘侣,孱钝得自怡。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
长廊独看雨,众药发幽姿。
今夕已云罢,明晨复如斯。
何事能为累,宠辱岂要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郡内闲居的生活状态。首句”栖息绝尘侣”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孤独感,而”孱钝得自怡”则透露出一种从容自在的态度。接下来的诗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心态,如”腰悬竹使符”意味着他身负重任,但内心却超然物外。同时,”心与庐山缁”描绘了他心境的宁静与自然,”庐山紫”通常指的是庐山云雾缭绕的景象。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常常面临政治压力和社会期待,而选择隐居成为他们表达不满和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方式。韦应物的《郡内闲居》便是这样一首表现个人理想生活状态的诗作。
《郡内闲居》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唐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写照。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心态及其所处时代的特点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