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虞龙驾不西还,空委箫韶洞壑间。
无计得知陵寝处,愁云长满九疑山。
咏史诗苍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诗·苍梧》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咏史诗·苍梧》以其深邃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展现了胡曾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底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胡曾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多采用七绝的形式,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对历史的评述,也有对时事的关注。
诗篇原文:《咏史诗·苍梧》有虞龙驾不西还,空委箫韶洞壑间。无计得知陵寝处,愁云长满九疑山。
诗篇鉴赏:这首诗通过描述舜帝南巡驾崩苍梧这一史实,表达了炎黄子孙箫韶犹在、陵寝难寻、祭奠无路的惆怅情怀。诗中的“无计得知陵寝处”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无法探寻的无奈,而“愁云长满九疑山”则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诗篇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胡曾作为一位有志之士,其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于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文化价值:胡曾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研究唐代乃至整个中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后世影响:胡曾的这首诗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得这首诗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弘扬。
《咏史诗·苍梧》是胡曾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刻的历史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历史与国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