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豫让桥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诗·豫让桥》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胡曾,唐朝诗人,出生于湖南邵阳。他的生平经历了多次科举不中,最终在游历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见闻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1. 诗歌原文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2. 诗歌解析

  • 豫让酬恩岁已深:这里“豫让”指的是历史上的豫让,他曾为报恩多次刺杀赵襄子,后因感念赵国的知遇之恩而改名换姓,成为赵国的臣子。这里的“酬恩”表达了豫让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感激之情。
  • 高名不朽到如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豫让精神的敬仰和对其名声长存的期待。“高名”指的是崇高的名声,“不朽”意味着永远流传。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事迹和崇高品德的赞美。
  • 年年桥上行人过:描述了每年有无数的行人经过这座桥,他们或是为了纪念、欣赏还是为了其他原因。这里的“过”字暗示了人们与桥之间的联系不仅是物理上的移动,更是情感和文化的交流。
  • 谁有当时国士心: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过往行人的提问,也是对当下人的反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继承豫让的精神,具备一颗忠诚于国家、人民的内心。

《咏史诗·豫让桥》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的回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实践。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责任感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和怀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