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凤皇台

秦娥一别凤皇台,东入青冥更不回。
空有玉箫千载后,遗声时到世间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曾的《咏史诗凤皇台》是一首唐代的诗歌,以秦娥离开凤皇台的历史故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之间联系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胡曾:唐代著名诗人,字明臣,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的诗作多以写景抒情为主,语言简练生动,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和景象。
  1. 诗歌原文
  • 秦娥一别凤皇台,东入青冥更不回:描绘了秦娥(一个传说中的美女)在离别凤皇台后,就消失在遥远的东方天际,不再返回。
  • 空有玉箫千载后,遗声时到世间来:表达了虽然秦娥已去,但她的美丽传说和玉箫遗声仍在世间流传。
  1. 主题思想
  • 历史回忆:通过秦娥的故事,诗人展现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过去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诗人通过“空有玉箫千载后,遗声时到世间来”两句,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以及历史记忆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胡曾巧妙地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深远和现实的瞬息。
  • 语言精炼:胡曾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味,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胡曾的《咏史诗凤皇台》不仅是一首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深刻情感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