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

半掩朱门白日长,晚风轻堕落梅妆。
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
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
相逢只赖如渑酒,一曲狂歌入醉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是唐代韦庄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季傍晚时分,通过书信将春景与思念之情传递给朋友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深入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韦庄(836—910年),字端己,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词人。他出身文学世家,唐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及第,曾任校书郎等职。后来,随着唐朝的灭亡,韦庄加入了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权,担任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词的创作上,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
  1. 诗歌原文
    半掩朱门白日长,晚风轻堕落梅妆。
    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
    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
    相逢只赖如渑酒,一曲狂歌入醉乡。

  2. 诗歌赏析

  • 诗中开头两句“半掩朱门白日长,晚风轻堕落梅妆”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朱门半掩,阳光透过门缝洒落,晚风吹过,凋零的梅花瓣轻轻飘落。这里既有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有岁月静好的意味。
  • “不知芳草情何限,只怪游人思易伤。”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赞叹以及对远方朋友深深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比“芳草”的无限生机和自己的孤独感,反映了一种深刻的情感纠葛。
  • “才见早春莺出谷,已惊新夏燕巢梁。”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的生动景象,早春的鸟儿从山谷中飞出,夏天的燕子则在梁上筑巢。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 “相逢只赖如渑酒,一曲狂歌入醉乡。”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借此酒和狂歌来忘却忧愁的愿望。这种表达方式既显示了诗人豪放的个性,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抒发,韦庄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