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旧里

满目墙匡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
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旧里》是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作者:韦庄,字端己,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他以词闻名,与温庭筠齐名,人称“温韦”。他在晚唐末期的动荡中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动乱和个人感慨的诗篇。
  • 成书时间:《长安旧里》收录于韦庄的诗词集《浣花集》中,具体成书时间不详,但据记载,韦庄在入蜀后有丰富的创作活动,其中包含了这首诗作。
  1. 主题内容
  • 历史背景:《长安旧里》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状况,通过对长安古城的回忆,折射出当时的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哀愁,通过描写春天的长安城以及曾经繁华的十二玉楼,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感慨和对现实无力感的抒发。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韦庄擅长以细腻的情感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此诗便是其典型的代表。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技巧,使诗句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 语言风格:韦庄的诗歌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善于使用典故,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如“车轮马迹今何在,十二玉楼无处寻”一句,既展示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长安旧里》作为韦庄的一首经典之作,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展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和深沉感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朝晚期社会的复杂性和诗人个人的悲欢离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