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臭苍蝇

逐臭苍蝇岂有为,清蝉吟露最高奇。
多藏苟得何名富,饱食嗟来未胜饥。
穷寂不妨延寿考,贪狂总待算毫厘。
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逐臭苍蝇》是唐代诗人徐夤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徐夤:徐夤,字昭梦,莆田人,是一位唐代诗人。他的文学成就颇为丰富,除了创作了《逐臭苍蝇》,还著有《探龙》、《钓矶》二集,以及四卷编诗。
  • 登乾宁进士第:徐夤在登乾宁进士第之后,曾担任秘书省正字,并且依王审知,后因礼待简略而拂衣去,归隐延寿溪。
  1. 诗歌原文
    “逐臭苍蝇岂有为,清蝉吟露最高奇。多藏苟得何名富,饱食嗟来未胜饥。穷寂不妨延寿考,贪狂总待算毫厘。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

  2.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逐臭苍蝇》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名利与道义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追求高洁生活的理想状态的向往。
  • 艺术手法:此诗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用“清蝉”象征高洁,用“首阳山”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多藏苟得”和“贪狂总待算毫厘”,突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道德操守的重视。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 文化意义:《逐臭苍蝇》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诗歌,也是对传统文化中“清高”、“廉洁”等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1. 历史背景
  • 唐代社会环境: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相对开放,经济文化繁荣。然而,社会上也存在着不少腐败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心态。
  • 作者个人经历:徐夤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个人经历也影响了他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内容。他选择隐居山林,远离政治中心,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回避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作为一首古诗,《逐臭苍蝇》遵循了古代诗歌的格律和韵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形式美。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清新脱俗,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意境。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慨,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逐臭苍蝇》作为唐代诗人徐夤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流淌着其独特的光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