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览怀

晨起梳头忽自悲,镜中亲见数茎丝。
从今休说龙泉剑,世上恩雠报已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镜中览怀》是唐代诗人徐夤的作品,而非李白所创作。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镜中览怀》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如下:

  1. 创作背景
  • 徐夤,字昭梦,莆田人,唐代著名诗人。据《全唐诗》记载,他的生平事迹较为简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生活在唐朝中期,活跃于诗坛。根据现存文献,徐夤的诗歌多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镜中览怀》是徐夤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时间虽不详,但从诗中的意境来看,可能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或对世事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镜中览怀》通过对镜中所现“数茎丝”的自我形象进行描写,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社会恩仇纷争的淡漠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远的人生理想。
  • 艺术手法:徐夤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典型的象征手法,如镜子、龙泉剑等物象,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来传达抽象的情感和哲理。此外,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使得诗意更加直接和鲜明。
  • 历史影响:虽然徐夤并非当时最知名的诗人,但其作品仍然受到了后世文人的推崇。许多研究唐代文学的学者认为,《镜中览怀》作为徐夤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唐代诗歌发展的长河中,此诗以其清新脱俗、寓意深远的特点,成为了研究唐代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

《镜中览怀》不仅是徐夤个人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哲学思考,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扇窥视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