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草

楚甸秦原万里平,谁教根向路傍生。
轻蹄绣毂长相踏,合是荣时不得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路旁草》是一首唐代诗人徐寅创作的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徐寅通过描写路边草的生长环境,隐喻了自身出身低微却受到压抑的现实处境。以下是对《路旁草》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徐寅(763年—827年),字汉玉,号东阳居士,唐代官员、学者,与李郢、韩偓并称“小李杜”,有集十卷。《新唐书》和《全唐诗》中有其传。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写景,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优美。

  2. 作品原文
    楚甸秦原万里平,谁教根向路傍生。
    轻蹄绣毂长相蹋,合是荣时不得荣。
    野火燎荒原,霜雪日皎洁。
    牛羊无可噍,众绿就枯槁。
    天地心不泯,根芽蛰深杳。
    春风一披拂,颜色还媚好。
    如何被兵地,黎庶不自保。
    高门先破碎,大屋例倾倒。
    间或遇茅舍,呻吟遗稚老。
    常恐马蹄响,无罪被擒讨。
    逃奔深谷中,又惧虎狼咬。
    一朝稍苏醒,追胥复纷扰。
    微言告者谁,劝我宿须早。
    人生值艰难,不如路傍草。

  3. 作品鉴赏

  • 意象生动:诗歌中的“轻蹄绣毂”、“合是荣时不得荣”等意象富有画面感,生动展现了路边草与车马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所遭受的不同命运。
  • 寓意深远: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不仅描绘了路边草的境遇,也暗喻了诗人自身的遭遇,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情感真挚:徐寅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既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也展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路旁草》作为唐代诗人徐寅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侧面,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