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望甘罗道已彰,只凭时数为门张。
世涂必竟皆应定,人事都来不在忙。
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寄李处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李处士》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作者简介:曹松(828-903年),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人。他出身于一个文化家庭,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但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年)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而卒。
诗歌原文:僧话磻溪叟,平生重赤松。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吟坐倦垂钓,闲行多倚筇。闻名来已久,未得一相逢。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
创作背景:《寄李处士》创作于唐代晚期,当时曹松因战乱和个人遭遇而四处漂泊,生活困顿。此诗可能是他晚年归隐后与友人李处士之间的书信往来,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怀念之情。
艺术手法:曹松在《寄李处士》中运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生活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曹松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唐代文人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反映。通过对李处士生活环境的描述,曹松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寄李处士》不仅是曹松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其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