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者朝见后归山

暂随蒲帛谒金銮,萧洒风仪傲汉官。
天马难将朱索绊,海鳌宁觉碧涛宽。
松坛月作尊前伴,竹箧书为教外欢。
神鼎已乾龙虎伏,一条真气出云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道者朝见后归山》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殷文圭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原文翻译、赏析、注释等详细信息如下

  1. 作者简介:殷文圭(约865年-900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闻名。
  2. 诗歌原文
    > 暂随蒲帛谒金銮,萧洒风仪傲汉官。天马难将朱索绊,海鳌宁觉碧涛宽。
    > 松坛月作尊前伴,竹箧书为教外欢。神鼎已乾龙虎伏,一条真气出云端。
  3.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送道者朝见后归山》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道者的崇敬与期盼,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高远。诗中的“神鼎已乾龙虎伏,一条真气出云端”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道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其内在精神世界的向往。
  • 语言精炼:诗中用词简练且富有画面感,如“萧洒风仪傲汉官”,既表现了道者的洒脱气质,又彰显了其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整首诗的语言表达简洁而不失深意,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送道者朝见后归山》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这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唐代也是中国文学特别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文人雅士多有游历四方、访道求真的经历,这也为这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个人经历:殷文圭的个人经历也可能对他诗歌的风格产生影响。作为一名文学家,殷文圭可能在游历或参学过程中,接触到许多道家的思想和修行方式,这些体验很可能激发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深入思考和创作灵感。

《送道者朝见后归山》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受到赞誉,还因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人们所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还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广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