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家园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
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
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
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
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卧病家园》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作者陈子昂因疾病卧病在家的孤独与无奈。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陈子昂(659年—700年),梓州射洪(今属四川遂宁)人,初唐诗人、诗歌改革先驱。他因其卓越的文才和对政治的敏感,被武则天赏识,并一度担任过右拾遗。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晚年因直言进谏而遭受打击,最终忧愤而死。
  1. 作品原文
    世上无名子。人间岁月赊。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卧病谁能问。闲居空物华。犹忆灵台友。栖真隐太霞。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

  2. 作品赏析

  • 情感真挚:《卧病家园》以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陈子昂对家园的眷恋以及面对病痛的痛苦。诗中的“卧病谁能问”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如“纵横策已弃”与“卧病谁能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深刻:诗歌不仅反映了陈子昂个人的困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1. 创作背景
  • 《卧病家园》创作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当时陈子昂因击剑伤人,放弃了武学转而学习文史。他的这一转变标志着其文学观念和人生哲学的转变。
  • 这首诗也是陈子昂诗歌革新思想的体现之一,他在国子监学习期间受到了深厚的文化熏陶,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卧病家园》不仅是陈子昂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其诗歌艺术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